标题:如何让孩子在建构区中持久游戏?幼师深度观察记录分享
正文:
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抓住孩子看起来不经意间的举动,或许你就抓住了教育契机。”在幼儿园,观察记录不仅是读懂幼儿的第一步,更是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近日,在第七届“园”来有你——我伴孩子“童”成长征文活动中,小编收到了来自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希望幼儿园杨茜老师的一篇深度观察记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有趣的探索之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建构区因其操作性强、能够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力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杨茜老师选择以建构区为载体,观察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发生的学习故事。
故事背景:建构游戏的困惑
今天的区域活动中,歆歆、宁宁、悦悦等几个小朋友选择了建构区,他们拿出了拼插积木,开始了游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兴趣逐渐降低,游戏似乎陷入了停滞。
说干就干 建构区大改造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必须提高游戏质量。因此,班级老师决定对建构区进行改造,以适应孩子们的游戏需求。
首次建构尝试 孩子们的兴趣被点燃
改造后的建构区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围绕“十字路口”这一主题,开始搭建自己的“城市马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有的负责搭建房屋,有的负责搭建桥梁,有的负责摆放交通标志。
调整建构思路 “城市马路”诞生
在多次游戏中,孩子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建构思路,从最初的简单搭建到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马路”场景。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了交通标志的重要性,了解了交通规则,并能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游戏中。
活动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杨茜老师深刻反思了今后开展区域活动的改进事项。她强调了取放材料的规则、游戏前的指导以及教师的介入指导的重要性。她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合作者,而不是操纵者,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篇深度观察记录不仅为幼儿园老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如果您也有类似的经验或故事,欢迎参加第七届亿童杯“‘园’来有你”征文活动,与更多的幼儿园老师分享您的成功经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电气二极管笔记,本文标题:《如何打造让孩子玩不厌的建构区——一个来自幼师的深度观察记录 》